中国消费品质量投诉网-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主办国家级中央在京科技期刊《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的官方网站。全国产品质量网络投诉联盟智库平台,消费品执法打假协作联盟专家智库建设平台,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产品质量问题摸排平台。执法案源摸排平台及产品质量执法指引智库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指南 > 消费警示 > 内容页

如何提防大数据“杀熟”?如何避免美容美发行业存消费陷阱?教你如何“避坑”!

2022-03-12 18:37长安区市场监管局
      “共促消费公平”是今年的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3.15来临之际,长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你准备了这份“消费提示”,教你如何“避坑”!
 一、提防大数据“杀熟”
      近来,在线网站因连续被曝“杀熟”被消费者诟病,成为“大数据杀熟”的重灾区,当消费者在同一家网店同一时间预订,不同的手机出现了不同的价格。消费者在线进行商品预订时,应冷静应对诸如“马上预订”“剩余紧张”“还有7人也在浏览该商品”等第三方平台的“高压政策”信息,在预定前应明确各项隐藏条款,如果对于心仪的商品目标明确,可以考虑绕开第三方在线网站,直接进入官网预订。
 
 二、谨慎对待预付式消费,提高防范意识
      选择预付式消费,大部分消费者看中的是预付式消费的优惠条件,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需要谨慎购买,尽量不办预付卡、储值卡,不要存入较大的金额。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式消费卡时应先了解经营者相关信息,事先查看商家是否有营业执照、是否可以提供在商务部门的备案信息。购卡时要签订书面合同或录音录像,仔细审阅合同条款,明确适用范围、期限、功能、退卡条件,预防其中显失公平的内容。要妥善保存相应的消费凭证,以备发生纠纷时能够充分举证。
 
 三、理性对待商家促销活动,科学理性消费
      近年来,“直播带货”作为时下非常火热的一种新兴购物方式,叠加的优惠和折扣、定金、尾款……各种眼花缭乱的规则,在激发消费者购物消费热情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消费纠纷。长安区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出于对主播个人的盲目信任或受直播平台的“价格低廉”“秒杀”“数量有限”等营销氛围影响,而盲目冲动消费;尽量在官方旗舰店或信用度高口碑好的直播间购买商品,可以适当降低买假风险。
 
四、美容美发行业存消费陷阱,选择服务需谨慎
      目前,美容美发业存在一定的行业乱象,预付卡退款难、价格陷阱、诱导消费、过度营销,不具有医学专业资格却推销医学专业美容项目等。由于美容业经营尚未规范,一些美容机构向消费者口头承诺某项服务或达到某种效果,一旦出现问题则以个体差异为由推托责任;发生纠纷,消费者又往往因缺乏索赔证据而陷入被动。长安区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商家的言语诱惑要理智分析,不要盲目跟风和轻信,对于强制消费要勇于拒绝;到美容院时要看清是否有营业执照和相关许可证,看清是否具备美容资格,从事医疗美容的要看是否具有医疗美容师从业资格等;要妥善保管好有关协议、付款凭证,便于日后出现纠纷时维权。
 
五、老年保健多警惕,不实承诺别轻信
      老年人在保健品消费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惕,牢记保健食品是食品的特殊种类,不能代替药品,切勿听信将保健食品比成灵丹妙药的虚假夸大宣传,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索要正规销售凭据,切忌通过非法的传销和会议销售等途径购买保健食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依据其功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使用。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检查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
 
六、不可一味追求低价,谨防低价陷阱
      一些不良商家通过平台、网站虚标低价吸引消费者。消费者浏览网页信息时,往往会被商家低价幌子所吸引而点击购买,陷入低价陷阱,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花钱买气受”。如网购某品牌手机费用说明中已注明包含配件,但仍要求该配件费用自理的情况存在。“一分钱一分货”,消费者在选购相关产品时,应该货比三家,三思而后行,不可一味追求低价而不注重品质,不轻信"特价""清仓价""全网最低价"等促销信息。一旦发生纠纷,应尽早拨打平台或卖家当地的"12315"电话进行申诉举报,防止因"3.15"期间物流时间较长而影响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