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手机抽查不合格率为30.2%。本次抽查了9个省(市)57家企业生产的98批次老年手机产品,其中4批次涉嫌无证生产,2批次涉嫌无厂名厂址,6批次涉嫌假冒,已交由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检验的86批次产品中,发现26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30.2%。
本次抽查重点对电气绝缘,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导体的端接,直插式设备,发热要求,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抗电强度,辐射杂散骚扰,电源端口传导连续骚扰,30MHz—1000MHz辐射连续骚扰等13个项目进行了检验。不合格项目涉及电气绝缘,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导体的端接,直插式设备,发热要求,抗电强度,辐射杂散骚扰,30MHz—1000MHz辐射连续骚扰,电源端口传导连续骚扰,浪涌(冲击)抗扰度。
经技术机构分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一是手机生产企业对电源适配器等重要配件在供应链环节质量管控不严;
二是手机及其配件的生产企业对产品标准的理解不足;
三是企业加工工艺和质量管控措施不够成熟和完善。
经技术机构分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一是手机生产企业对电源适配器等重要配件在供应链环节质量管控不严;
二是手机及其配件的生产企业对产品标准的理解不足;
三是企业加工工艺和质量管控措施不够成熟和完善。
本次抽查主要涉及产业集聚区广东省的企业,共抽查检验66批次产地为广东省的产品,占检验批次总数的76.7%,检出22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33.3%。